1. <b id="bzrog"><small id="bzrog"></small></b>
            <b id="bzrog"></b>
            1. <tt id="bzrog"><small id="bzrog"></small></tt>
            2. 播放速度
              南安市英都鎮VR全景導覽
              現階段,最佳創業項目,無需投資、市場巨大、容易簽單、快速賺錢:15153588808/4000191169
              走進VR.世界“盡在”眼前. VR時代 未來已來;www.contractinteriorsllc.com全國最大的全景發布平臺;全國招商熱線:400-098-8667
                                                                                                                                                                                                                               峰潭漂流為方便游客,峰潭漂流時間從2019.7.20起一天漂二次。第一漂時間為早上10:00開漂,第二漂時間為下午13:30起漂。票價158元,買二送一,10人團含10人,票價90元。望周知,并轉群,謝謝!咨詢電話:17750084475.0595-86602820
                        【美文選粹】洪文輝:西峰延壽院聽禪作者:洪文輝初秋的一天早上,天朗氣清。應釋合正禪師之邀,我們一行三人前往西峰延壽院,結善緣,夙善愿。小車沿著崎嶇的山路蜿蜒而上延壽院。一路青山綠水,一路鳥語花香,一路歡歌笑語。想著這千年古剎,九塔之光,心向往之。據《泉州府志》載:“延壽院在南安廿七都,建于唐末乾寧間(約895年前后),至元末,因教派爭斗,被他派焚毀?!毕鄠?,西峰延壽院規模宏大,有數十名僧侶,為南安一大古剎。北宋年間,永春岵山嵩僧陳普足(封號昭應,即清水祖師)曾游歷延壽院。他原擬于西峰掛錫修行,后因嫌山上有女人出入,不夠清凈,轉而至安溪蓬萊另建清水巖。延壽院自焚毀后,僅存遺跡。2015年夏,西峰延壽院奠基復建。我與釋合正法師有過一面之緣。那是2015年初冬時節的一天早上,英都道樸居士陪著一位禪師到我店里。經介紹,我才知道,禪師法號釋合正,現是西峰延壽院住持,正在參與延壽院重建工程,希望我能為西峰延壽院寫點文字。臨走時,合正法師還送給我一個出家人專用挎包。遺憾的是,幾年下來,我寫過幾篇關于家鄉的隨筆刊發報上,但涉及西峰延壽院的文字不多。而今,西峰延壽院大雄寶殿已落成開光,信眾日多,香火興旺?!熬潘敝昂卑寥宦柫⒂诰潘汉魃綆X上。我一直想著找個時間到西峰延壽院禮佛參拜。但因忙于生計,一擱再擱。直至今日,幸蒙合正法師邀約,便欣然成行,此乃因緣。(攝影:洪宗文)車至延壽院,迎面是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映入眼簾。入殿焚香,虔誠禮佛一番,頓覺心曠神怡。佇立大雄寶殿臺階上,眺望翁山大地,美景盡收眼底。遠處南嶺逶迤,青山如黛,巍巍天馬山層巒疊翠,上出重霄。山下沃野良田,高樓林立,藍藍的英溪源遠流長。風聲、水聲、松濤聲在耳畔悠揚,仿佛天竺梵音那般美妙動聽,令人陶醉。九塔之光浮現崇山峻嶺,瑞藹山川,紫氣祥光?;仨笮蹖毜?,安然坐落于鵠頂山間,右為獅山,左為珊瑚山,兩山相對,猶如青龍、白虎護佑大雄寶殿,布施吉祥。依山而筑的延壽院,好一派“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氣勢,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真乃佛門圣地。一壺清茶,一盆葡萄,我們靜坐廊道里,聆聽釋合正法師話禪。法師穿一身出家人粗布衣衫,臉色紅潤,目光炯炯有神,端坐椅子上,顯得睿智、隨和、親切。他講清水祖師,敘說西峰延壽院,引經據典,如數家珍,娓娓道來,讓我們聽得入迷,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攝影:洪宗文)據說,清水祖師青少年時期就來到西峰延壽院修行,法號普足。小普足善根福德深厚,深得延壽院眾師父喜愛。老方丈見他黝黑文弱,就安排他放牛。小普足每天把牛群趕到獅子山北坡,自己就坐在一塊石頭上誦經。他生性沉穩,一坐就是半天。奇怪的是,只要小普足坐定,牛兒就不會亂跑。日久天長,石頭竟被印出深深的坐痕。這便是后人口口相傳的清水祖師放牛誦經石——仙跡石。(延壽院大雄寶殿。延壽院提供)普足于延壽院修行,情有獨鐘于獅山頂上一巖石下靜坐參禪。巖石下有一形似洗臉盆的礫石坑,感動于普足的善心、善行,竟然于一夜間涌出泉水,為普足提供盥洗用水。而今,這傳說中的洗臉盆巖依舊泉水叮咚。普足在延壽院修行多年。學得天文、歷法、醫道、算學等濟世本領。后來,他以山上經常遇見女人出入不清凈為由向師父告別。他的兩個同門師兄竭力勸阻無果,便說:“普足,你功夫不大,脾氣不小。你若能勝過我倆,便可下山?!逼兆闶掷锬弥桓s牛棍,隨手指著獅山山溝邊一塊巖石說:“我把這巖石劈開,兩位師兄若能把它合攏上,我就留下;若你們不能合攏來,就不要阻我下山”。普足揮起趕牛棍,在空中比劃幾下,口中念念有詞,發力劈下,巖石一分為二。兩師兄很是震撼,連忙合力把巖石合攏上來。普足發力再次劈開,幾個回合較量,兩師兄甘拜下風,遂恭送普足下山。于是,留下獅山北麓澗邊那塊裂開的巖石,對峙千年,依然故我。故事是真是假已無從考證。但西峰延壽院因之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也從一個側面印證著清水祖師與西峰延壽院割舍不斷的因緣。普足離開延壽院后,輾轉永春等地,繼續修行,而后成為安溪清水巖住持。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普足于清水巖坐化。千百年來,清水祖師以其博學、正道弘法、愛國愛家、普渡眾生,尊崇道法自然之理,深受信眾頂禮膜拜,奉為祖師公。置身延壽院,沐浴佛光,心胸豁然開朗。作別時刻,再話因緣,心靜如水?;赝潘毜?,氣象萬千。                                                                                                                                                                            2019年8月12日
                    洪氏家廟新景觀記五世東西軒勛業榜、家訓館作者:洪文輝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大年初一,筆者興致勃勃地來到英都洪氏家廟參觀“家訓館”、“先賢勛業榜”,拜讀那一篇篇史料翔實,文筆流暢,語言清新、質樸、通俗易懂的家訓、名人勛業華章。猶如置身于人文大觀園中,飽覽古今名人、家鄉先賢風采華章,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吮吸詩書之氣,心胸豁然開朗。    據介紹,“西軒家訓館”、“東軒先賢勛業榜”由英都洪氏家廟管委會、榮星村民委員會聯合創建,于戊戌年冬完成布館工作,目前已正式向公眾開放。家訓館、先賢勛業榜的創辦,為廣大觀眾搭建一個中華傳統文化交流的平臺,成為古鎮英都的又一人文景觀。  家訓館以時間為序,精選古今名人家訓,并附上家教典型故事。如“諸葛亮誡子書”、“包拯家訓”、“洪母課子”、“封君一門家風”、“洪承疇一家”等。館藏布局合理、圖文并茂,洋溢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濃厚氣息,家鄉人奔走相告,結伴而行,前往參觀,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四方游客慕名而至,滿載而歸。    值得一提的是,“家訓館”、“先賢勛業榜”的資料,介紹文章,大都由民俗專家、泉州市文化名家廖榕光先生收集、整理,撰寫介紹文章。其執著于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挖掘家鄉文史寶藏,普及民俗文化的敬業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拍手稱贊。 我與榕光先生稱得上是忘年之交,拜讀過他的許多文章,聆聽過他的諸多教誨,受益匪淺。榕光先生對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詣頗深。文如其人,用在榕光身上,再恰當不過。榕光先生作為中國民俗專家、泉州市文化名家,實至名歸。    榕光先生的文章質樸、通俗易懂,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體。尤為對家鄉文史資料的搜集、整理、撰文推介,義理辨析,見解獨到,可讀性強,不失為普及家鄉文史知識的讀物?!凹矣栶^”、“先賢勛業榜”的介紹文章,大多由榕光先生撰寫。他在《洪母課子》一文中寫道:“傅氏知書達理,儉樸持家,教子有方。由于丈夫體弱多病,傅氏撐持門戶,不但雇人耕種,使田畝不至荒蕪,還在家做豆干,以幫助維持生計。長子洪承疇童年在溪益館讀書,但因家庭困難,11歲時不得不輟學,每日早起幫母親做豆干,并挑到英墟埔叫賣。輟學其間,傅氏每天晚上都擠出時間,點油燈教承疇讀詩書,從不間斷。傅氏3個兒子都學有所成。洪承疇成為一代名相、開清重臣”。讀來真實、可信,深受啟發與教育?!案凳险n子”成為家鄉人的榜樣。    在《洪承疇一家》一文中,他講了洪承疇一家重教興學的故事:承疇一生戎馬倥傯,但不妨礙他嚴于家教。洪承疇的兒子洪士銘,清順治年間進士,官授太常寺正卿。洪承疇逝世后世襲輕車都尉,他將朝廷封給洪承疇的位于崇門外的私宅貢獻給皇城辦義學,這就是清代順天府有名的“金臺書院”,康熙皇帝親筆題匾:廣育群才。洪承疇的裔孫洪永清還將洪承疇在北京東城區南鑼鼓巷59號的洪承疇建的宗祠無償捐獻出來,創辦北平私立崇實小學,并親自擔任校長。新中國成立后,崇實小學收歸公辦,宗祠也就成為公產了。洪承疇一家世代重教興學的善舉,感人至深,激勵家鄉人重教興學,培育英才。    走進東軒,注目“先賢勛業榜”,細讀那一篇篇銘記著先賢勵志有為、建功立業的華章,恍惚時光倒流,回到他們當年創業的時代,為他們鼓與呼。榕光先生在《謙齋公舍身保家奠定翁山基業》一文中寫道:“翁山洪氏開英始祖四代單傳,至第四世洪冠才(逝世后謚號謙齋公,俗稱“四世祖”),才生有3個兒子,長子洪晉生未結婚就逝世了,留下二兒子洪觀生、三兒子洪宗生傳代。也就是說,翁山洪氏傳至第五代,才有了兄弟2支,洪觀生號謹獨,是五世東軒之祖,洪宗生號居易,是五世西軒之祖。至第六世,東軒支分8房,西軒支分4房,東西軒共12房傳代。從此,瓜瓞綿綿,始有今日海內外翁山洪氏子孫30萬人之盛”。榕光先生在文中還講述了一段“四世祖沉黃河”的悲壯故事。其對四世祖人生的敘寫栩栩如生,評價恰如其分,讀來雖有些許心情沉重之感,卻也感奮不已。筆者作為四世祖后人,讀罷此文,不禁心生敬仰、感恩戴德。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情感。家和萬事興,天倫之樂、尊老愛幼、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等,都體現著中國人的這種觀念”。洪氏家廟家訓館、先賢勛業榜,正是基于家庭、家族傳承、價值觀、美德傳統教育理念而創建,盡管史料有待充實,作品仍需精益求精,但其立足點在于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隨著家訓館、先賢勛業榜的日臻完善,必將成為家鄉一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千年古鎮,進士之鄉,名相故里,人文薈萃,英才輩出。今日翁山,已然揚起“海濱鄒魯”雄風,昂首挺進于時代發展大道上,續寫輝煌。洪氏家廟,走近你,我們就走進心靈的故鄉。                                                                                                                                            2019年2月5日
              《游望都閣》洪炳煥攝~~~~~~~~~~~~~~~~~~~~~~~~~~~~~~~~~~~~~~~~~~~~~~~~~~~~~~~~~~~~~~~~~~~~~~~~~~~~~~~~~~~~~~~~~《日落西山》洪宗洲攝~~~~~~~~~~~~~~~~~~~~~~~~~~~~~~~~~~~~~~~~~~~~~~~~~~~~~~~~~~~~~~~~~~~~~~~~~~~~~~~~~~~~~~~《月落西山》洪宗洲攝~~~~~~~~~~~~~~~~~~~~~~~~~~~~~~~~~~~~~~~~~~~~~~~~~~~~~~~~~~~~~~~~~~~~~~~~~~~~~~~~~~~~~~~吳尚源寫意望都閣~~~~~~~~~~~~~~~~~~~~~~~~~~~~~~~~~~~~~~~~~~~~~~~~~~~~~~~~~~~~~~~~~~~~~~~~~~~~~~~~~~~~~~~~~《少霞游閣》洪宗洲攝《雨后的春光》洪宗洲攝《疑是仙女入凡來》洪宗洲攝《對影成仨》洪宗洲攝《天燭》洪宗洲攝
              《星空之下》洪宗洲攝《雄獅守護》洪宗洲攝《閣樓幻影》洪宗洲攝《翁山神韻》洪宗洲攝《獅子山掠影》洪炳煥攝《觀云聽濤》葉文超攝《觀云聽泉》洪延森攝《直入蒼穹》洪宗文攝
              英都小學二三事洪文輝 我在英都小學先后渡過了6年的學習生活時光。至今回想起來,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越是想把它忘卻,越發清晰地在腦海中浮現。  我就讀時的英都小學,建筑布局呈“國”字型展開,廊道四通八達,中間庭院寬闊。庭院里有一株高大的楊桃樹,一年四季,枝繁葉茂。正中間朝南的“洪氏宗祠”為學校辦公廳,北面有座2層樓房,樓板是杉木結構,為教學、居住兩用。樓上西邊架著一口大銅鐘,“噹、噹、噹”的鐘聲悠揚悅耳,響徹翁山大地,是英都人引以為傲的時代鐘聲。東西兩邊是教室,窗明幾凈,環境清幽。學校主體建筑西邊,有一座“一”字型的瓦房教室,坐北朝南,我們都稱之為“新教室”。前面有一片柿樹,每逢深秋時節,柿葉飄落,一地金黃,煞是好看。柿樹林東邊,有學校廚房,是師生用餐場所。學校東面有個百米跑道大操場。既是學校運動場,也是英都大小集會、群眾運動的公共場所。同時,又是英東、龍江等周邊村民往返英墟埔的交通要道。大操場南邊,清澈的新圳渠水長年累月嘩嘩流淌,為師生提供天然盥洗用水。菁菁校園,古樸雅致,是我們求知的樂園。      我上小學一年級時,時常被一個詞義、一道計算題折騰得苦不堪言。有時,連一個數字也寫不好。記得有一回,午間作業,我看見班長手寫印刷體“4”字,寫得真好。自己也就模仿著寫,可寫了好幾次都沒能寫好,就自慚形穢起來,不知不覺間竟落淚了。如今,想起這事,很是羨慕班長的書寫能力,也很以為自己當年的心理承受力著實不強。      我讀3年級的時候,舉國上下掀起學習“紅寶書”、跳“忠”字舞熱潮。上下學途中,我時常被“紅衛兵”小將攔住背誦毛主席語錄。有時背不出來,就得罰站。為了不被罰站,我努力地背誦毛主席語錄。時至今日,我還能把許許多多的毛主席語錄背得滾瓜爛熟。因之,我很感謝當年學校的“紅衛兵”小將們。 那時候,每逢集會,學校經常舉行歌舞比賽。有一次,校長卓振芳登臺表演“樣板戲”片段。別看他身材不高,臉龐黝黑。卻精神抖擻,身手不凡。他載歌載舞,忘情投入,贏得一片喝彩聲。遺憾的是最后一個跳躍動作趔趄一下,險些跌倒,引來一陣驚慌與笑聲。本想,校長會發脾氣。然而,他挺優雅地站在臺前向師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不無歉意地說:“見笑了,請多包涵”。卓校長的坦誠,讓我很是佩服、崇敬。至今記憶猶新。      我們的小學時代,雖說沒能好好讀書,卻也收獲了無窮的喜悅。放學以后去勞動,割草、積肥、拾麥穗;喂雞、養鴨、放牛樣樣做得得心應手;跳繩、打球、游泳、過虎關、打陀螺、爬樹、蕩秋千成為我們的最愛,春游、秋游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沒有早讀,沒有晚自修,沒有升學壓力,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背著書包上學去,這就是我們快樂的小學時光。 我們的小學老師都是德才兼備的好老師。王振仙、洪和鳴、白慧瑛、洪土山、洪瑞榮、陳淑瑛、張運福......一個個可欽可敬的恩師,以其榜樣力量影響著我的人身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      我的小學時代,聆聽了許多動人的教學故事,深受教益。記得是我上4年級的時候,那是一個初冬的早晨,班上有位女生遲到了,站在教室門口不敢進。正在上課的陳淑瑛老師走出教室,拉起那女生的手說:“小菊,進教室吧。今早應該是你媽媽睡遲了,耽誤了你。以后,讓你媽媽早點起床做飯,就不會遲到了?!睆拇?,小菊再也沒有遲到過。      陳老師的教育很有人情味,課也講得很好,再調皮的學生也會被感化。后來,為人師的我,深受陳老師的影響,對待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極少跟學生發脾氣。 我讀畢業班時的語文老師洪土山,寫得一手漂亮的楷書,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課堂氣氛活躍,我們都喜歡上他的語文課。有一次,他講中國漢字結構,講述中國人起名的藝術。中國漢字同音字多,一個姓名寫法多樣。但姓名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人的“符號”,應講究名字的含義,不能隨意。他以自己的名字為例分析?!巴辽健睂懗赏羷h、土珊、土三等都可以。但相比之下,“土”與“山”結合為名,意為由土堆起來的山丘,意義明確。而土刪、土珊、土三就沒啥意思了。      這個形象、生動、通俗、易懂的教學案例,展現了土山老師良好的語文素養、授課藝術。至今回想起這教學情景,我對土山老師依舊肅然起敬。 英都小學,是我求學的搖籃。這兒紅磚、石墻、瓦房、祖祠、樓閣古色古香,庭院寬敞明亮;這兒古木參天,綠蔭如蓋,鳥語花香。置身其間讀書、嬉戲、其樂融融。走進辦公廳,看老師們備課、批改作業、喝茶、攀談的情景,倍感和諧與溫馨。      最難忘懷的是學校庭院里那株高大的楊桃樹,每當楊桃成熟時,我們時常佇立樹下仰望,看著那掛滿枝頭的楊桃,心里頭涌起一陣陣甜蜜??晌覀儚臎]動過偷摘楊桃的念頭。因為,這株楊桃樹在我們心里,儼然是我們校園的風水寶樹,誰也不敢輕易地損害她。      英都小學大操場見證著英都曾經的歷史滄桑。其西邊有個大看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年復一年,上演過人世間的喜劇、鬧劇,放映過無數場露天電影,表演過各種各樣的“社戲”、“樣板戲”,無數的男女老少登過臺跳起“忠”字舞。英都小學大操場陪伴我走過童年、少年、青年的美麗時光,是我曾經的精神家園。      當年,我經常到英都小學大操場看露天電影。每每看完電影,我都會和伙伴們一起花上幾分錢吃上一碗涼粉,或者吃碗豆花,或者吃塊油煎餅,或者吃碗面茶??傊?,英都的特色小吃豐富多彩,花上5分、1角錢便能一飽口福。所以,我很期待露天電影,很享受這猶如魯迅先生筆下于鄉下看“社戲”的味兒。我清楚地記得,我最后一次到英都小學大操場看露天電影,是1977年冬參加高考前幾天,一連看了兩個夜場。時至今日,依然留戀。 時過境遷。而今,百年老校英都小學已然舊貌換新顏。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現代化的小學校。巍峨、壯觀的教學樓、辦公樓,寬敞、明亮的教室,舒適、溫馨的師生住宅小區,塑膠跑道大操場,綠樹成蔭,四季花香。流連忘返于花園般的校園,我感慨萬千,激情涌動心頭。美哉,英都小學;壯哉,師生同奏時代樂章。  走進英都小學,感動于家鄉教育跨越式發展,我心潮澎湃,思緒飛揚。眼前便浮現起當年求學的一幕幕,找不到當年的影子,心里不由得悵然若失起來。我想,當年翻建英都小學時,若能留下一座標志性建筑,抑或留下那株楊桃樹多好??上?,“此情可待成追憶”。驀然回首,心向往之。不為別的,只因我愛英都小學。(圖片提供者:洪宗洲    洪雙生~~~~~~~~~~~~~~~~~~~~~~~~~~~~~~~~~~~~~~~~~~~~~~~~~~~~~~~~~~~~~~~~~~作 者 簡 介洪文輝南安人,中學高級教師,泉州市作協會員,南安市鄭成功研究會理事。作品散見于《中國教育報》、《教育學文摘》、《海峽都市報》、《泉州晚報》、《東南早報》等數十家報刊、雜志。發表于《中國教育報》的《教師不能讓鼠標牽著鼻子走》,《示范課應給練習輔導課一席之地》等教學論文引起較大反響,被多家媒體轉載,引起業內眾多教育工作者關注、引用。2019年9月12日    ------洪金買轉載-------
              英溪——我的母親河作者:洪文輝我的家鄉有條名聞遐邇的河流——英溪。她源自南安最西端與安溪、同安交界處的深山密林,自西而東蜿蜒幾十里,橫貫古鎮英都,匯入西溪,融入晉江。清澈、甘甜的英溪水哺育著一代代英溪兒女,是家鄉當之無愧的母親河。小時候,聽奶奶講母親河的故事,至今記憶猶新。源遠流長的母親河上游有個遠近聞名的名勝古跡——“素月孤舟”。據說,明末清初朝廷重臣、家鄉名人洪承疇之弟洪承畯因不屑于其兄仕清,立下“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的誓言,在英溪上游一段夾岸綠樹掩映、藤蔓纏繞、溪流充沛、和緩的河段,造了一艘大木舟為居家處所,自得水上人家之樂。也許是洪承畯的赤膽忠心感動了天地,夾岸綠樹、紫藤長勢迅猛,遮天蔽日,碧溪、月色、孤舟,別有洞天。作為書法家,喜做“明清隱人”的洪承畯感于時世、身世滄桑,在溪流中一塊露出水面二尺余高的大石頭上親筆書寫“素月孤舟”四個蒼勁俊逸、如行云流水的大字,濃縮了一段傳奇歷史故事,成為英溪一處彌足珍貴的人文景觀。每當我徘徊于“素月孤舟”,遙想家鄉先賢氣貫長虹的精神氣概,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至于他們的是非功過,自有歷史評說,對我這家鄉人而言,膜拜之余,更多的是對母親河心生的敬畏與依戀。英溪中游的古渡碼頭遺址——董林渡,見證著英溪古老內河航運的歷史。古時候,家鄉依托九曲十八彎的英溪,以駁船航運,直通泉州港。在家鄉“昭惠廟”每年正月初九的“拔拔燈”民俗活動中,那狀似纖夫拉船的“燈龍”長陣再現了古老英溪行船人逆水行舟、艱難拼搏的勞動情景,映現著古老英溪內河航運的原始風貌,閃爍著泉州古老海上“絲綢之路”原生態的歷史光芒。緊鄰董林渡的“待駕橋”,是封建王朝時代家鄉名宦、鄉紳迎候朝廷達官貴人,接送官府文書的驛站。古往今來,無數起起落落、悲歡離合,令人津津樂道的傳說在這兒演繹,亦真亦幻,向世人展現著家鄉渾厚的文化積淀以及曾經的輝煌歷史?!按{橋”更因為清初皇室郡主嫁入英都洪門,為洪承疇孫媳婦而留下的足跡成為家鄉人心目中的圣地。迷人的英溪是我童年的樂園。兒時的我常與伙伴們在英溪戲水、捉魚,在溪岸密林里捉迷藏、玩游戲;盛夏時節,我們呼朋引伴,在母親河的懷抱中暢游?;叵肫鹉切腋?、快樂的童年時光,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時過境遷。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英溪上游興建了坂頭水庫。英溪的水流量少了,溪門變得窄了、堵了,河床開始裸露,加之過度墾荒、開發,導致水土流失,母親河失去了昔日的風采,變得面目全非。記得是1997年夏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所引發的洪水災難,沖垮了橋梁,摧毀了溪濱人家,淹毀了英溪兩岸大片良田,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水災過后,當地政府組織人力、物力對英溪展開過小規模局部的疏堵,但那僅是解一時之塞而已。長年在外謀生的我,偶爾回家鄉,目睹母親河日漸干癟,呈現百孔千瘡的模樣,不禁感傷落淚。近日,我回家鄉,驚奇地發現英溪里有幾部機械鏟車、挖掘機正在忙碌地清理河道,英溪兩岸的危險地段也在筑堤砌石護坡。放眼母親河,已然變得平坦、寬敞、明凈起來,溪水仿佛突然間漲高了,在冬日陽光照耀下,波光滟瀲,生機蓬勃。親近英溪,我終于明白:自從實施、落實河長制以來,當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英溪展開全面整治。同時,大力開展愛河用河護河宣傳活動,把英溪的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并在重點河段,河邊顯眼地方設置英溪河流管理告示牌,以公示的形式接受老百姓監督。今日英溪,幾經疏浚、整治,大部分河段已經用石頭、混凝土砌起護河坡。河堤上新鋪的水泥路寬敞、明亮。溪流兩岸芳草鮮美,綠樹成蔭。漫步英溪河濱路,鳥語花香,情為景生,景由心造,處處是景,賞心悅目。注目英溪,清波蕩漾,青山倒映碧水中,若隱若現,煞是好看。眺望英溪兩岸,青山綠水,沃野良田,高樓林立,屋舍儼然,百姓安居樂業,宛若世外桃源,令人流連忘返。山水英溪迷人景觀已然成型,成為村民休閑、納涼、散步的好去處。千年英溪煥發青春的容貌。英溪,我的母親河,你既有光耀史冊的“素月孤舟”、董林古渡,也不乏“洪葆原枕漱處”、“風動石”、“倒吊山”這般亦虛亦實,叫人迷戀的神奇傳說。追尋你曾經走過的歷史足跡,七巖八院,洪氏家廟,水溝館,溪益學館……一個個渾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的象征,一個個聲名遠揚的人文景觀,讓我肅然起敬。英溪,我的母親河,你是我憧憬的精神地理家園。假如能巧用你天然的地理條件,建成英溪兩岸花園般的新農村,讓英溪再現昔日輕舟蕩漾的美麗時光,我一定會懷著朝圣般的虔誠之心,駕一葉扁舟,徜徉“素月孤舟”,探訪董林古渡,任思緒飛揚,奔向美好的明天。
              石泉院作者  洪文輝石泉院是歷史上著名的翁山“七巖八院”之一。位于天馬山東麓,始建于北宋開寶年間,歷千年滄桑,曾經兩度興廢。(石泉院全景)依山而筑的石泉院,背西向東,有正殿、兩廡、兩廂建筑,供奉祖師佛像??滴跏瓯话蚕娇芊贇?。之后,東四房鄉賢洪寶基主持重建,恢復舊貌。清朝博學洪世澤賦詩:“彩蘿縈澗石,泉聲四壁寒。緩步聽泉上,訝然十畝寬”。贊其環境清幽,景色迷人。當年洪寶基主持重建石泉院后,為寺院購置了一些田產,其收入用于寺院日常經費,并招盟設饌。后來,寺院住持用田產收入施予眾生,每年中秋節于石泉院宴請東四房族裔70歲以上老翁和當年登科儒士,俗稱“吃檀越”,彰顯敬老尊賢風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實行土地改革,寺田收歸國有,僧侶相繼還俗。后來,石泉院被作為生產大隊的山林專業隊隊址。時逢盛世,國泰民安。英都東四房有識之士聚會商議重建石泉院,公推鄉賢洪本炎先生總董其事,籌建石獅祠、石泉院,修繕鯉魚墓工程。面對這艱難又龐大的三項工程,洪本炎并不猶豫,義無反顧地扛起重任。自1999年春開始,前后數年,歷經無數個日日夜夜,洪本炎先生,一邊奔忙于石獅祠、石泉院、鯉魚墓工地,一邊走南闖北募集建設資金,一邊協調建筑的各項事宜,親力親為,其艱辛一言難以表述。(洪本炎)洪本炎先生說:“重建石泉院等工程,困難重重。但想著這些工程是繼往開來,光宗耀祖,弘揚洪氏家族文化,傳承家族文脈的善事,我責無旁貸。為此,我不惜面子,不怕得罪人,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全心全意努力做事,任勞任怨,為家族爭光。在工程最繁忙的時候,時常忙到晚上七點后才回家吃晚飯。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我自掏腰包做盤纏,不向公家要工資。為家鄉公益事業盡綿薄之力,我無怨無悔?!敝亟ê蟮氖阂幠U大,占地近30畝,工程總耗資近8百萬元,先后建成觀音殿、檀越祠、壽星樓、放生池、山門、鐘鼓樓、觀音立佛雕像等工程,總建筑面積近3千平方米。同時,還配套修筑3條從大新、石山通往石泉院的水泥路。而今,石泉院再現“檐際列諸峰,秋來霽更翠。況復嶺上云,天末分遠眥”美景,已然成為英都一處集禮佛、行善、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文化景點,四面八方的善信、游客慕名而至,絡繹不絕?!柏M止齋僧參佛地,分明攬勝旅游區”。此聯鐫刻于山門,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石泉院的獨特景觀。朋友們,當你流連忘返于石泉院風景區,沉醉于“夕陽憑晚眺,秋色正蒼然。山中半輪月,林外萬家煙”的名山勝水之中,怡然自得于山水之樂時,你是否想到,這兒凝聚著無數鄉賢、善信的心血與汗水,銘記著洪本炎先生的責任與擔當,呈現著英都兒女的氣魄。2001年中秋節,洪本炎先生個人出資在石泉院舉辦“翁山洪氏東四房中秋節敬老宴”,這是石泉院重建后舉辦的第一屆“中秋敬老宴”。宴請族中70歲以上老壽星368人,加上各界嘉賓、宗親代表共500人。英都鎮黨委書記到會祝賀,稱這是傳承了三百多年前文化福利意義重大的善事。為了恢復這一有深遠文化意義的敬老活動,洪本炎虛心向耆老洪開波、洪應欽請教,恢復祭祖禮儀,并為壽星們集體拜壽。2009年,石泉院“中秋敬老宴”成功申報了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與此同時,他還倡建“石獅祠教育基金會”,獎教獎學。但凡東四房族中考上本一、本二的高考學子,均能獲得一筆獎學金。在洪本炎先生的積極倡導下,“石泉院”年復一年地舉辦“中秋敬老宴”。敬老尊賢,蔚然成風?,F在規模不斷擴大,赴宴的老壽星已增至800多人。(翁山洪氏東四房中秋節敬老宴)石泉院古有“吃檀越”之善宴,今有“中秋敬老宴”之美譽。如果說,古之洪寶基開了“石泉院”中秋“檀越宴”之先河。那么,今之洪本炎則是傳承、光大“石泉院”“中秋敬老宴”的第一人。他的這一善舉,引發了英都鎮各村紛紛效仿,于中秋節、重陽節期間舉辦敬老活動,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世事滄桑,古往今來,石泉院佛光普照。無數的因緣際會,源于躬親力行,成就善心、善行結善果。2019年4月24日                  -----作者  洪文輝-----                                                                                                    2019年9月12日          ---- 洪金買轉載---- 
              “望都閣”暢想《云海仙蹤》洪宗洲攝文:洪文輝圖:洪宗洲 黃云華 洪偉財       康榮清 洪宗文 洪炳煥       葉文超 洪延森 “望都閣”座落于南安英都鎮紫山西麓獅子山上,以其登高攬勝,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樂而聲名遠揚,成為英都一處極具文化品味的標志性觀光景點。    丁酉年間,泉州市文化名家、英都鄉賢洪宗洲先生感動于家鄉英都渾厚的文化沉淀、名山勝水,獨資建造了“望都閣”。此地崇山峻嶺、樹木蓊郁,百草豐茂,山花爛漫,山間清流激湍,實乃登山游玩,瞭望英都的風水寶地?!豆P架山之魅》洪宗文攝《觀翁山風云》洪宗文攝 駐足“望都閣”,“金英”美景一覽無余。山明水秀、碧野良田、高樓林立,迷人的英溪仿佛藍藍的緞帶飄動在翁山大地上。巍巍翁山,宛若世外桃源。文人學者、名流雅士、凡夫俗子,慕名而至?;蛉宄扇?,結伴而行;或獨來獨往,登臨攬勝。既可聆聽管弦之音,也可列坐其次,一觴一詠,暢敘幽情。得獅山之紫氣,夙善緣之愿景,滿載而歸。    “望都閣”說不上雄偉壯觀,但她溫婉、雅致,如同蘇州園林里一座亭臺軒榭那般惹人喜愛。依山而筑的“望都閣”傲然獨立,雄峙獅子山,背靠巍峨雄偉的大紫山,面向遼闊的翁山大地。其大氣讓無數亭臺軒榭為之遜色。置身“望都閣”,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都讓人賞心悅目,喜不自禁。望都閣暢想曲》黃云華攝走進“望都閣”,迎面“一石三獅”映入眼簾。那三尊碩大的天然石獅,天造地設、鬼斧神工般地蹲臥于“望都閣”身邊,守望一方,凝眸八方來客,布施吉祥,奉祝福音;那傲然挺拔于巨獅身旁的青松,仿佛黃山迎客松現身獅子山,迎來送往每一位游客,使人眼前一亮,留下美麗的倩影;廊橋、亭子里那些古往今來的名家詩詞、墨寶,一幅幅鐫刻華章,猶如神來之筆,琳瑯滿目,文采飛揚,讓人流連往返。氤氳于“古竹巖前獅子亭”詩書氣息里,思緒奔涌,心在飛翔。品讀何錦龍先生筆下“望都閣匾心捧起,環廊詩題夢剪裁。素月恒懷鄉緒在,孤舟惟渡館歌來”之詩語,心胸豁然開朗。仰望蒼穹,天朗氣清,白云悠悠;遠望英山,祥云漂浮,讓人浮想聯翩。    清晨,踏足“望都閣”,眺望英都,晨光中的翁山大地盡收眼底。滿目勝景,氣象萬千?!昂槭霞覐R”恰似“飛鳳落洋”,朝氣蓬勃。英水湯湯,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掬。清波蕩漾、明如鑒鏡,三山倒影碧水中,鷗鷺飛翔,詩情畫意,渾然天成,美不勝收?!锻奸w夜色》洪偉財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邀上三五好友,歡聚“望都閣”,看翁山大地,萬家燈火,金碧輝煌,祥和安康;英溪兩岸,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暢想著漁歌互答的情景,徜徉于古鎮大街小巷,此樂何極;遙想當年英溪董林古渡碼頭盛景,想著從洪承疇身后走出的16個進士、65個舉人、63個貢生、570個秀才,膜拜之情油然而生。    尤為明月當空,置身“望都閣”,把酒臨風,舉杯邀月,對影成三景。三杯兩盞淡酒,天南海北一番。酒酣耳熱之際,心里頭滿滿是“雁引愁云去,山銜好月來。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之情,恍然置身于云端仙境,沉醉不知歸?!堕w樓仙蹤》康榮清攝 朝暉夕陰,斗轉星移。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翁山,古有“七巖八院”之人文景觀,但那更多的是源于宗教信仰而起。今之“望都閣”則呈現著文化人的自信與創意,成就翁山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古今文化交相輝映,相得益彰。古鎮崛起,譜寫時代新篇。    你來,我來,大家一齊來。登臨獅子山,怡然自得于山水間,相聚“望都閣”,飽覽翁山勝景,暢想前世今生,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巴疄u洄云藏古室,仰瓊林映帶福庇雄都”,風景這邊獨好。                                                                                         【本文刊登于2018年8月20日泉州晚報】
              泉州峰潭農業生態項目泉州峰潭農業生態項目坐落于閩南三角洲,泉州南安西部的英都鎮。英都是中國水暖(閥門)基地鎮,福建省百強鄉鎮,知名鄉鎮和衛生鄉鎮,也是清朝開國重臣洪承疇的故鄉。英都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水源豐富,農業基礎扎實,被譽為南安的“糧倉”,美譽“金英”。泉州峰潭農業生態項目由泉州峰潭農業生態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和運營。項目于二〇一七年五月立項,二〇一七年十一月動工建設。該項目與西峰延壽院相得益彰,建成后將成為美麗英都的兩張燙金名片。項目目前開發面積有100多畝,總投資約1億元,計劃分三期建設。其中第一期投資大約2000萬元,已建成漂流河道、蓄水攔壩、水上樂園、游泳池以及服務中心和餐飲中心等配套項目,計劃在二〇一八年八、九月份試運營。漂流的總長度超2公里,閩南地區最陡的垂直落差讓您充分體驗驚險刺激的水上樂趣;水上樂園游泳池的占地面積約五畝,分為成人泳池和兒童游泳池,成人泳池按標準50×25米泳道建設;餐飲中心的面積超1000平方米,配套后廚超200平方米,外設九個包廂,可同時接待60多桌的大型婚宴或會議接待的舉辦,包廂內配置卡拉OK;服務中心主要的功能是客戶服務中心及售票處、超市。項目總體規劃圖二期和三期的規劃建設內容包括玻璃棧道修建,石巖洞觀光,碰碰車體驗,真人CS野戰基地建設,情人谷幽會天堂,古老水車園還原,配套賓館、小木屋建設,各種綠色無污染的蔬菜水果、花卉的種植銷售,林業開發、家禽養殖,農家生活的體驗天地等等項目。我們秉承服務三農、建設新時代農村的原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以客戶最佳體驗為服務宗旨,鑄就峰潭農業生態的協調發展,誠招天下客的到來,體驗大自然的美好生態,品嘗綠色無污染的天然食品,讓兒童天真游玩、讓成年人回憶童年農村的美好時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海水江水不如峰潭綠水。                                                                        炎炎夏日何處去,峰潭漂流歡迎您!                                                                                                                          泉州峰潭農業生態開發有限公司                                                                                                                                            2018年7月28日
              下三落祖厝重建記                                                                                                   作者;洪清文                                                                                  ~~~~~~ 祖厝舊貌~~~~~~攝影:洪金買 攝影:洪金買 下三落祖厝重建記   作者;洪清文     下三落祖厝系翁山東軒三房十六世動齋公昭團(1723-1775)于清乾隆年間 所建,乃皇宮起大厝,三落兩護,座巽向乾兼已亥,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 祖厝已近三百年歷史,歷經滄桑,陳舊不堪。時逢盛世,合族繁榮、,族裔 賢達倡議重建。于二O一 三年正月初一舉行捐資儀式并成立下三落祖厝籌建委員會,推舉洪桂林為主任,洪清文為副主任、洪禮全、周添財、洪禮興、洪明冬 、洪福安、洪金買、洪詩民、周添福為委員、洪發明為財務組長 。合族同心協力、共襄盛舉。重建工程擇吉于二O一三年正月廿八破土 動工、臘月竣エ。計耗資人民幣210萬元。同年十二月廿三日舉行下三落祖厝落成 典禮。自勤齋公創業以來,我族丁、財兩旺,海內外裔孫已達430人之眾,英才輩出,現有碩士5人、學士25人、高級教授1人、處級干部1人。 祖厝重光,敦宗睦族。惟冀后昆瓜瓞綿長,繼往開來,奮發進取,再創輝煌!是為記。                                                                                                                            下三落祖厝重建委員會 歲序癸已年仲冬      立
              奮進中英都簡介作者;洪文輝     我的家鄉英都古稱英山、翁山,地處南安市西部,面積85.84平方公里,現有人口5萬7千多人。明清時期,就以“解元傳臚鴻博第,將相公侯郡馬家”之人文薈萃名聞遐邇。而今,勤勞、勇敢、智慧的英都兒女,在改革開放滾滾春潮中,勇立潮頭,做大做強水暖、閥門產業,各行各業呈現出萬馬奔騰的發展勢頭。素有“金英”美譽的翁山,經濟騰飛,蒸蒸日上,名揚大江南北。      英都自古以來就是個“柴山水源好”的風水寶地,號稱“糧倉”,農業經濟發達。早在宋代時期,伴隨著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崛起,馳名泉郡的英山優質絲綢“翁絹”,成為泉州港出口的主要商品,遠銷海外。英溪為泉郡內河航運驛渡之一,董林溪埔碼頭成為內河航運碼頭。當年,英都的糧食、薪炭、絲綢、茶葉等大宗農副產品和手工藝品從董林碼頭裝船,沿英溪、西溪航運到泉州銷售。古鎮翁山,物阜民豐。      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列強入侵,民不聊生。英都的農業、手工業停滯不前,曾經的農副產品,手工藝品生產日漸式微,直至消失,董林古渡荒廢。曾經的魚米之鄉,養不起英都人民。      新中國成立后,英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走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大修水利,開荒造田,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封山育林,種茶種果,發展中、小學教育。村村辦小學,擴建南安三中,興建英都醫院,引進醫學人才,為英都人民提供良好的教育、醫療保健條件。      自新中國成立至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英都成就了多個可載入史冊的偉業。新建英墟街,繁榮集貿市場。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在英墟街頭建成英都影劇院,成為英都標志性的文化建筑之一。1959年,全國掃盲工作現場會在英都影劇院召開,這是英都有史以來的文化盛事。開挖水渠“新圳”,引來英溪水,自西而東蜿蜒數公里,橫貫英溪南岸,灌溉萬畝良田,為渠邊人家送來盥洗用水。1972年坂頭水庫建成,1974年,梯級發電站一、二、三級電站竣工發電,1978年底,四級電站設備安裝發電。坂頭水庫庫容935萬立方米,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4420千瓦。坂頭水庫及梯級電站的建成,為南安區域輸送電源,為英都、翔云兩鄉鎮提供水源,灌溉農田13500畝,為英都人民防洪抗旱打下堅實的水利基礎。      1978年,改革開放后,英都那些走南闖北的打鐵匠、補鍋、修鎖、打工的出門人,憑借常年在外奔波積累的五金知識與經驗,捕捉商機,紛紛改行修理水龍頭、閥門、千斤頂。而后,有些人就回鄉開辦家庭作坊,加工生產水龍頭配件,有些人合資辦廠,生產水龍頭,閥門,有些人獨資辦廠,生產水暖器材,有些人在外推銷水暖器材。至上個世紀80年代末,英都擁有大小水暖器材企業3百多家,形成產供銷一條龍,供銷大軍遍及大江南北。水暖、閥門產業異軍突起,成為英都的支柱產業。      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后,改革開放進一步推向深入。英都的水暖、閥門產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形成集團產業。為適應產業集成發展需求,英都鎮政府于2003年,開發建設英都恒坂閥門基地,占地5千多畝,集科研、開發、制造、銷售多功能為一體。吸引了海內外客商廣泛關注,現有入駐投產廠家30多家,年產值40多億元,畝產稅收達5萬元以上,集聚效益逐步顯現。恒坂閥門基地已然成為英都現代化的工業園區,產銷兩旺。2015年后,英都鎮閥門基地二期工程(霞溪工業園)啟動,推行最低投資強度準入制度,最低畝產稅收考核制度,積極招商引資,鼓勵在外鄉賢回歸創辦營銷中心、商務總部,促進閥門貿易,拓寬工商稅收新的增長點。      英都最早的街道叫英墟埔,地處英溪南濱,那是一條長達千米的窄窄的石板街,最寬處也不過5米,臨街店面密密挨著,雖古老、逼仄,卻也是舊時英都繁榮的商業街。新中國成立后,英都開辟了一條新街,叫英墟街,緊鄰英墟埔街道,有10余米寬,是土路,但凡雨天,滿街泥濘。上個世紀70年代,英墟街鋪上石板,上個世紀80年代,英墟街才改為水泥路面。英墟街農歷逢四、九為集市,俗稱“墟日”。每逢“墟日”,周邊侖蒼、東田、翔云等鄉鎮的客商云集,人山人海,很是熱鬧,呈現一派富庶與繁榮景象。      2000年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英都鎮開建“金英街”,緊鄰“英墟街”,長達2千余米,街道寬30余米,屬于商住兩用街區。經過幾年的建設與完善,“金英花園小區”成為英都鎮最為寬敞、繁榮的商住小區,全鎮90%以上的商品都在此交易,極大地推動了英都的商貿發展,為城鎮化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      英都鎮新村建設穩步推進,打造美麗鄉村成為英都人的共識。上個世紀90年代,霞溪村率先建設“溪益新村”,這是一個花園式的別墅新村,古樸而又不失現代氣派的建筑風格,道路四通八達,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流水潺潺,置身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黨的十八大以來,英都鎮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舊村改造,新村建設科學規劃,有序展開。先后建成榮星村洞后寨新村、中溪洲新村,英東村白玉新村,良山高茹新村、蕓林長安新村等,舊村改造同步進行。2015年后,新村建設全面鋪開,全鎮15個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水電、通信全覆蓋,每個行政村配備專職清潔工,實現垃圾集中堆放,集中清理,極大地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環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村民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生活。      英溪是英都兒女的母親河。起源于南安市翔云鎮與安溪龍門鄉交界的云頂山,自西而東流經英都至侖蒼尾寨匯入西溪,全長19公里,流域面積147平方公里。日久天長,滄海桑田。由于水土流失,英溪河道變得狹窄,有些河段堵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還釀成洪災,造成生命財產損失。此后,英溪有過一次小規模的疏堵??扇匀唤鉀Q不了洪水泛濫的根本問題。2012年后,英溪開始大規模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中下游疏浚、砌石護坡、固岸工程。二期整治英溪中上游工程,投資2800萬元,已完成投資2000萬元,預計今年年底可完工。而今,英溪中下游河堤新鋪的水泥路寬敞、明亮。溪流兩岸綠樹成蔭,芳草鮮美。漫步英溪河濱路,鳥語花香,賞心悅目。注目英溪,清波蕩漾,青山倒影碧水中,煞是好看。英溪兩岸,青山綠水,沃野良田,高樓林立,屋舍儼然,宛若世外桃源。山水英溪迷人景觀已然成型,成為村民休閑、納涼、散步好去處。千年英溪煥發著青春容貌。      改革開放以來,英都鎮的文化教育、衛生事業邁上新臺階。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南安三中辦學效益一年比一年高。2019年7月,南安三中以良好的成績通過福建省一級達標高中復評驗收。南安三中的前身是抗戰時期從泉州內遷英都的晦鳴中學。當年,學校借英都五世家廟為教學場所??谷諔馉巹倮?,晦鳴中學遷回泉州,英都鄉賢積極奔走,發動群眾,群策群力續辦中學。同時,利用僑資建了兩棟教室,并易名為南英中學,解放后學校收歸公辦,更名為南安市第三中學。南安三中幾經發展壯大,現占地180多畝,總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是目前南安市占地面積最大的中學之一。1989年,旅新僑胞洪恩惠先生獨資創建恩惠中學。自建校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社會賢達的關心支持下。恩惠中學發展成為一所初具規模的初中校。英都中學創辦于上個世紀90年代,是所上規模的初中校。近幾年來,學校教學成績穩居南安市同類學校前列,獲得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與表揚,深受英都群眾好評。      百年老校英都小學舊貌換新顏。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現代化的學校,巍峨壯觀的教學樓、辦公樓,寬敞明亮的教室,舒適、溫馨的師生住宅小區,塑膠跑道大操場,綠樹成蔭,四季鳥語花香,是學子求知的樂園。      2018年秋,英都幼兒園新園區落成,并于9月3日正式開園,提供600個學位。英都的學前教育邁上新臺階。      英都中心衛生院,是泉州市首家“一級甲等”達標醫院。病床編制150張,設有內科、外科、骨科、小兒科、婦產科、傳染科、放射科等,科室設備較為齊全,擁有CT、彩超等先進醫學檢測設備,服務范圍輻射波及鄰近鄉鎮,受益人口20多萬,成為南安市西部醫療、預防、保健、婦幼、康復保健中心。      英都人文薈萃,文化積淀渾厚?!捌邘r八院”是英都古代人文景觀的一個縮影。這些人文景觀隨著時代的變遷,至解放前,大都荒廢。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了,人民溫飽問題解決了。人們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英都鄉賢帶頭發動捐資,修繕,復建“七巖八院”部分建筑景觀,先后重建“湖內巖”、“石泉院”、“古竹巖”、“西峰延壽院”、“獅子巖”等古文化景觀。與此同時,充分發掘、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繼“南安英都拔拔燈”于2008年6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2018年,南安英都良山坂埔古民居入選福建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英都山明水秀,人杰地靈。明清時期,這個古鎮走出16個進士、65個秀才、63個貢生,570個秀才。明清重臣洪承疇是英都的杰出人物,以其橫跨兩個朝代,出將入相,秣馬厲兵、南征北戰為明王朝建功立業,為清王朝一統中國,為滿漢民族大融合,推動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因之,翁山享有“名相故里”、“進士之鄉”美稱。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英都的繁榮昌盛。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英都鎮黨委、政府提出了新的五年奮斗目標,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全力打造“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美麗英都。以“一溪兩基地、兩區四通道”為主線的工作路線圖,以項目為抓手,全面推進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建設。精心打造英溪景觀帶,建設恒坂閥門基地一期和霞溪工業園,改造鎮區,打造民山臨溪商務區。建設英侖、英翔、東英四條外聯公路,為英都發展裝上四個輪子。據報道,今年初以來,英都鎮完成稅收7862.35萬元。順利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發展態勢良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展望未來,前程似錦。今日英都,如日東升。讓我們手拉手,肩并肩,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昂首挺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明日英都必將實現跨越式發展,續寫千年古鎮的輝煌篇章。來源:南安文藝
              現階段,最佳創業項目,無需投資、市場巨大、容易簽單、快速賺錢:15153588808/4000191169
              現階段,最佳創業項目,無需投資、市場巨大、容易簽單、快速賺錢:15153588808/4000191169
              聯系電話:17750518922
              瀏覽量:251058

              13411
              場景選擇
              Scene select
              分享
              share
              名片
              business card
              全屏
              full screen
              電話
              phone
              地址
              address
              發表說一說
              登錄
              取消
              • 英都全景
              • 南嶺閣1
              • 穩龜山
              • 經嶺頂山荘
              • 英山巖二
              • 櫻花基地良山
              • 牛尾塔
              • 德化縣
              • 長汀
              • 華安縣
              • 天柱山
              • 香草世界
              • 億豪城市廣場
              • 英都五世
              • 湖內巖
              • 石佛巖
              • 獅子巖
              • 古跡巖
              • 九座巖
              • 云從古室
              • 石泉院主
              • 石泉院
              • 延壽院1
              • 望都閣
              • 花好月緣鮮花坊
              • 峰潭漂流室外
              • 英都中心小學
              • 英都幼兒園1
              • 申鷺達廣場
              • 英山休閑農莊垂釣中心
              • 搭家垅黨建公園
              • 大富瑯
              • 喜來金
              • 翔云鎮
              • 永春縣
              • 石山村部
              • 石山村
              • 大新
              • 大新村
              • 龍江
              • 宮邊
              • 龍頂
              • 龍頂-1
              • 歐厝內
              • 龍江村
              • 龍江夏令營
              • 榮星村
              • 南嶺閣
              • 民山活動中心
              • 民山村
              • 霞渓村
              • 霞渓村部
              • 英山巖
              • 涌泉祖師殿
              • 英東村部
              • 英東老協會1
              • 英東老協活動中心
              • 走馬墩活動中心2
              • 走馬墩
              • 埔邊活動中心
              • 英東董山
              • 下三落祖厝Panorama
              • 下三落祖墓
              • 沖岳積慶堂Panorama
              • 祖厝內Panorama
              • 蕓林村
              • 蕓林
              • 良山村
              • 恩惠中學
              • 良山
              • 古跡巖1
              • 古跡巖2
              • 古跡巖3
              • 獅子巖開光
              • 獅子巖燒飯
              • 獅子巖內
              • 板頭村
              • 板頭村委會
              • 洪承疇
              • 素月孤舟
              • 五世
              • 石泉院壽星樓
              • 申鷺達廣場
              • 延壽院2
              • 峰潭
              • 峰潭漂流室內
              • 西峰村
              • 西峰
              • 坪山村委會
              • 坪山村
              • 杏塘村
              • 杏塘村委會
              • 紫山村
              • 紫山村委會
              • 云從古室4
              • 云從古室3
              • 觀音寶殿
              • 云從古室3
              • 云從古室1
              • 云從古室2
              • 翔云彎道
              • 當溪
              • 仕林村
              • 仕林村委會
              • 農莊垂釣中心
              • 石佛巖內
              • 石佛巖外
              • 樹下祖厝“濬齋祠”
              • 青山綠水生態養殖場
              • 九座巖2
              • 九座巖1
              • 旅游集散中心
              • 牛姆林
              • 英都幼兒園3
              • 英都幼兒園2
              • 英都中心小學1
              • 德里森感應潔具
              • 德里森感應潔具內
              • 德里森感應潔具內
              • 九仙山1
              • 九仙山2
              • 九仙山3
              • 九仙山天池
              • 九仙山
              • 香草世界1
              • 香草世界2
              • 香草世界0
              • 華安觀音山
              • 新圩鎮官畬村
              • 英都全景
              • 南嶺閣1
              • 穩龜山
              • 經嶺頂山荘
              • 英山巖二
              • 櫻花基地良山
              • 牛尾塔
              • 德化縣
              • 長汀
              • 華安縣
              • 天柱山
              • 香草世界
              • 億豪城市廣場
              • 英都五世
              • 湖內巖
              • 石佛巖
              • 獅子巖
              • 古跡巖
              • 九座巖
              • 云從古室
              • 石泉院主
              • 石泉院
              • 延壽院1
              • 望都閣
              • 花好月緣鮮花坊
              • 峰潭漂流室外
              • 英都中心小學
              • 英都幼兒園1
              • 申鷺達廣場
              • 英山休閑農莊垂釣中心
              • 搭家垅黨建公園
              • 大富瑯
              • 喜來金
              • 翔云鎮
              • 永春縣
              • 石山村部
              • 石山村
              • 大新
              • 大新村
              • 龍江
              • 宮邊
              • 龍頂
              • 龍頂-1
              • 歐厝內
              • 龍江村
              • 龍江夏令營
              • 榮星村
              • 南嶺閣
              • 民山活動中心
              • 民山村
              • 霞渓村
              • 霞渓村部
              • 英山巖
              • 涌泉祖師殿
              • 英東村部
              • 英東老協會1
              • 英東老協活動中心
              • 走馬墩活動中心2
              • 走馬墩
              • 埔邊活動中心
              • 英東董山
              • 下三落祖厝Panorama
              • 下三落祖墓
              • 沖岳積慶堂Panorama
              • 祖厝內Panorama
              • 蕓林村
              • 蕓林
              • 良山村
              • 恩惠中學
              • 良山
              • 古跡巖1
              • 古跡巖2
              • 古跡巖3
              • 獅子巖開光
              • 獅子巖燒飯
              • 獅子巖內
              • 板頭村
              • 板頭村委會
              • 洪承疇
              • 素月孤舟
              • 五世
              • 石泉院壽星樓
              • 申鷺達廣場
              • 延壽院2
              • 峰潭
              • 峰潭漂流室內
              • 西峰村
              • 西峰
              • 坪山村委會
              • 坪山村
              • 杏塘村
              • 杏塘村委會
              • 紫山村
              • 紫山村委會
              • 云從古室4
              • 云從古室3
              • 觀音寶殿
              • 云從古室3
              • 云從古室1
              • 云從古室2
              • 翔云彎道
              • 當溪
              • 仕林村
              • 仕林村委會
              • 農莊垂釣中心
              • 石佛巖內
              • 石佛巖外
              • 樹下祖厝“濬齋祠”
              • 青山綠水生態養殖場
              • 九座巖2
              • 九座巖1
              • 旅游集散中心
              • 牛姆林
              • 英都幼兒園3
              • 英都幼兒園2
              • 英都中心小學1
              • 德里森感應潔具
              • 德里森感應潔具內
              • 德里森感應潔具內
              • 九仙山1
              • 九仙山2
              • 九仙山3
              • 九仙山天池
              • 九仙山
              • 香草世界1
              • 香草世界2
              • 香草世界0
              • 華安觀音山
              • 新圩鎮官畬村

              關閉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1. <b id="bzrog"><small id="bzrog"></small></b>
                      <b id="bzrog"></b>
                      1. <tt id="bzrog"><small id="bzrog"></small></tt>